贵州大学2020年第23期文科讲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0-11-01
阅读量:
859

20201031日上午9点,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6165金沙总站官方入口承办的以“对外翻译的读者接受”为主题的贵州大学2020年第23期文科讲坛在贵州大学东校区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成功举办。本次讲坛特邀中央民族大学何克勇教授担任主讲人,北京大学刘金才教授、苏州大学王宏教授、贵州省部分高校教师以及6165金沙总站官方入口师生等一百多人参加本次讲坛。讲坛由6165金沙总站官方入口院长周杰教授主持。

 何教授的讲坛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何教授首先谈到翻译的“现象与问题”,他用《红楼梦》的霍克思译本和杨宪益译本为例,提出为什么有些《红楼梦》译本在国内翻译界受到不少批评却在国际传播中更容易被接受。相反,有些译本在国内评价很高却在国外传播接受中遭冷遇?他指出主要原因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注意到了语言的转换,忽视了翻译的任务和目标,忽略了译入国家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

 接着,何教授谈到第二个方面“翻译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他提到忠实的翻译观点具有理论上及操作中的局限性,这使中国走出去的戏剧文本翻译很难为有目标语戏剧习惯的观众所接受,中国戏剧走出去的翻译要能区分译入与译出的本质差异。最后,何教授谈到“他山之石——学习优秀传播者(译者)”。他从对外宣传翻译中的启示、辜鸿铭的归化策略、创造性对等的翻译方法、以写代译和翻译中的陷阱等九个方面进行阐述,鼓励师生要学习优秀传播者,成为优秀译者。

 在提问环节,杨山青教授提到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即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很丰富,但是外宣不够,对于母语不是英语或日语的人而言,应该怎么着手翻译?何教授对此做出回答: 做翻译的人在选材上首先应该是researcher,然后增强与外国人的合作意识,不要闭门造车。

(杨山青教授现场提问)

 何教授的主旨报告丰富多彩,让在座的老师及同学们都感到收获颇丰。他用一个个翻译中的典型例子,让大家更明晰在对外翻译时应该考虑传播主题、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始终着眼读者接受性,以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为标准,使翻译传播内容与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接轨。



 文字:李环、杨德兰

 图片:汪丽容、杨慧、李佳瞳